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导购 > 降价的零跑,要做市场上的公平秤

降价的零跑,要做市场上的公平秤

(原标题:降价的零跑,要做市场上的公平秤)

没有花哨科技,没有营销噱头,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在今年零跑第一场发布会上说的话很直接,很接地气,“我们做用户的代工厂,只赚代工厂的钱。”

或者再更简单一点,就是用30-40万的标准,去造15-20万的车。这就是未来的零跑造车标准。

而为什么会做增程,朱江明回答道,一方面是当前电动车环境还未达到最优化,未来的3-5年之内,还是有很多用户还是有对充电的顾虑,对续航的顾虑。

此外,在一些特定的市场,比如东北三省的冬天,增程式得天独厚的可以解决取暖、电池加热、增加活性等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基于用户场景需求,零跑选择纯电+增程的双动力似乎合理,此外,增程式车辆在整车成本,尤其是电池成本上,也要对企业来得更友善一些。

品牌层面上,零跑从早期的高性价比到如今的自称代工厂,唯一没有丢下的就是全栈自研。一是技术出身的朱江明自身坚持,二是科技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对于零跑来说也额外重要。

朱江明以8155芯片举例,别家车企可能只用于座舱,但零跑还增加了摄像头的环视,音响的调音,从成本上节省了1000多块钱。

包括未来不同的产品系列,也会从同一平台开发,结合电池架构平台化,通过规模效应来达到降本。

至于代工厂的称谓,朱江明笑到,“没有人会瞧不起富士康,立讯精密。人家的体量也足够活得很舒服。”

总结

今年2月,零跑汽车交付3198辆,环比增长超180%。数据亮眼,但也要承认和第一梯队的差距。这样的下蹲代工厂的钱好赚吗?零跑如何从低毛利空间中脱困,如何保持同价位增程产品优势,发力点何在?是我在群访中未能问出的问题。

对于零跑而言,新商业模式是作用户的代工厂,赚代工厂的钱。这就意味着今后零跑对于销售渠道的把控会更加严苛,每一台车的利润都会锱铢必较。

而对于用户而言,当下还是个双赢的局面。市场上可选择的产品空间变大了,享受到的汽车质感也提升了,最重要还是有了一个清晰的价值体系的参照,让零跑成了市场上的公平秤。

人们常说,蔚小理们拔高了中国自主品牌的价格高度,比亚迪们攻占了合资品牌的城池。那么夹在中间的零跑该何去何从?

我想还是他们自己说的那句话,买不买零跑不重要,重要的是价值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