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挑选应注意什么 电动汽车怎么选购技巧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日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逐渐将目光聚焦于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中,其中卓有成效的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美、日、韩以及欧洲部分国家已经具备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国也在这一波浪潮中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不过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仍略显不足。对此,能提出哪些合理化的建议,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拓展海外市场
(1)加强对政策法规的优化
作为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从政府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资金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推广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单一的补贴政策会造成市场乱象,比如2015年就出现了部门新能源汽车公司和一些租赁公司为骗政府补贴而作假的新闻。
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一些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首先,政府应该基于市场情况,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薄弱的地方进行支持和补贴,对相对成熟的环节给予管控和监督;其次可以出台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予以处罚,对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予以制裁,这样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
(2)鼓励拓展海外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我国政府对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诟病提出一些规划和建议,并提出了“深化开发合作”的方针,引导企业制定国家化发展战略。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政策重心依旧是放在国内市场,对于海外拓展的相关政策少之又少,无论是销售数据还是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多的内销而不是向国际市场拓展,这样的发展将导致我国会逐渐失去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市场,因此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或补贴,帮助和激励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国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国直接竞争,既能够分散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在国际市场获得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还需加强国家间的高层合作,打通贸易壁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产业集群化
(1)进一步加强充电设施的推广和建设
新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可以分为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但是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充电模式更为主流。
现如今中国主要存在“车多桩少”以及“频繁充电事故”的情况,让许多处于观望的用户止步于此,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继续增加充电桩的建设,除了在社区、公司等地方设立充电桩之外,还可以在一些公共地点设置高功率充电桩,实现能源补给的高频覆盖;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换电技术的开发工作,探索更多车电分离的可能性,并统一行业标准,实现换电零障碍。
(2)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传统汽车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新兴势力迅速崛起,以及外国品牌强势来袭的格局。
虽然我国目前的企业众多,但是总体上看还是较为分散,长此以往界限会更加明显,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首先,可以对产业园区进行集中构建,发挥传统汽车行业的制造优势以及结合新势力车企的智能化生产。
其次,政府或者汽车工业协会等应该牵头组织产业联盟,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共享一些技术成果,并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推动产业的有序发展。
加大科研创新力度,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1)加大科研创新力度
就目前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和欧美等汽车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各车企纷纷打价格战,长此以往会给国内的消费留下“国产低端”的刻板印象,使得国内车企和外国品牌差距越来越大。
因此,我国车企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形成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其次,加强和国外的技术交流,了解国外技术的优势和我国技术的劣势所在,进而明确研发方向。
在当前的国内市场,我国车企有国家的政策补贴方有一战之力,但是若想在国际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则需要有力的技术优势,因此技术的创新才是长久的发展之策。
(2)鼓励商业模式创新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认知度都不是很高,其原因一是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落后,对比其他汽车强国来说,我国汽车产业链不完善,技术不够成熟,没有代表性的款式设计;二是营销模式存在问题,传统车企经销以传统的4S店为主,推广效果一般,而新势力车企通过线上推广、线下体验以及加盟店等形式进行营销,但是其品牌认知度没有传统车企高。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采取整车销售的商业模式,二手车转让以及部分租赁业务,对于私人市场没有完全开始,使得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机会充分的了解接触产品,因此更多的人选择观望态度。
新能源汽车公司可以开展“共享汽车”业务,可以将部分新款汽车作为共享汽车,既可以让用户零距离了解性能,同时也达到了营销推广的效果。
其次,新能源车企可以完善线上服务,让用户通过APP了解车辆性能、配置、功能等等,并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化服务管理。
深化开放合作,培养相关人才
(1)深化国内外交流
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具有一定成果,但是和新能源汽车强国相比还是有不足之处,因此我国可以和欧美等国家在相关领域进行交流。
技术方面,我国可以派出相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请国外知名专家作为产品研发顾问,可以对产品研发方面提出宝贵建议。
企业方面,可以和国外企业合资研发,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外贸方面,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贸易规则,政府可以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企业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化。
(2)培养相关人才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研发和推广,因此该行业需要引入科技和市场营销类型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作用;政府应该对高等教育加大投入,助力培养高精尖人才;学校应该开设相关专业,并与国外知名高校继续学术交流,帮助学生掌握目前的先进理论技术;企业则应该加强和高校的合作,开展相关的讲座,并开设相关岗位,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