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百科 > 什么是自主停产 停产原因

什么是自主停产 停产原因

(原标题:什么是自主停产 停产原因)

经历过80年代的人,谁能没穿过几件“的确良”呢?

那个时代的“的确良”,代表着时髦、前卫,也象征着一个人的生活品质,更是姑娘小伙谈恋爱的标配。就连当年最火的电影《庐山恋》,男女主人公也是穿着“的确良”的衬衣,上演了拥抱亲吻等在当时非常前卫的恋爱画面。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确良就已经在国际上流行。说白了,“的确良”就是一种涤纶材质的化纤产品,有纯化纤的,也有跟棉、毛混纺的。

1976年,“的确良”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广东地区,那时候还没有专属的名字,广东人就直接把英文“dacron”音译过来,称这种材料叫“的确靓”。

众所周知,广东人一般称呼好看的男孩女孩为“靓仔、靓女”,“的确靓”刚刚传入中国时,同样也代表着美丽、时尚,所以名字里也带了个“靓”字。后来进入北方市场后,变为“的确凉”,但是穿过的人都反映并不“凉快”,才改成“的确良”的版本。

在此之前,中国人无论是穿的、盖的都是纯棉制品。纯棉材料柔软舒适、吸汗透气,絮上棉花的棉衣棉被也是抵御寒冬的不二之选。不过纯棉材料也有缺点,就是不耐磨、不抗造。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不可能经常换新衣服,所以一件衣服经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当时所有人都不富裕,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上街虽不至于糟人耻笑,可是心里也总觉得有些别扭。而且棉衣色彩单一,放眼望去,满大街都是灰黑蓝的冷色系,在遍布水泥灰的城市里显得格外压抑。

“的确良”的出现则很好地填补了纯棉制品的这两大缺陷:

其一,“的确良”皮实耐造,经久抗磨。只要勤洗勤换,一件能穿上好几年,对于很多穷苦家庭来说,单凭这一点就足够有吸引力了。

其二,“的确良”的印染工艺简单,所以它的成衣制品色彩丰富,青春时尚。中国人如获至宝,想不到居然真的有一种衣服材料,不会留下死褶,穿上让人看上去十分精神利索。穿上“的确良”的碎花红裙,就连长相一般的女生都会平白添了几分“勾人心魄”的妩媚动人。

“的确良”广受欢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相信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们都对各种“票”记忆犹新,买肉有肉票,买奶有奶票,买布要布票。如果没有这些“票”,你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商品。

然而当时一个家庭分到的布票有限,要给所有人做一套衣服根本不够。一般人家的孩子一年也难得穿上一回新衣服,基本都是捡哥哥姐姐的小了的旧衣服接着穿。

上世纪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造成了粮食大面积减产,让“民以食为天”的国人感到了空前的绝望。为了缓解粮食紧张,土地大多都被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导致棉花产区被不断压缩,棉花产量也是供不应求。很多相声段子里说的兄弟3人就一条裤子,谁下地干活谁穿的场面并不是空穴来风。现在看来好笑的桥段真的是一种悲剧,细细品味,还有几人能笑得出来呢?

老百姓穿衣难、穿衣贵的问题,伟大领袖毛主席自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毛主席曾对周总理说:“棉花太少,做衣服的原材料却并不只有棉花一种。化纤产品也可以,国外就有这样的衣服,要不我们也搞点化纤产品?总不能让老百姓穿个衣服都费劲吧。”周总理当即拍板:“马上就办。”

为了满足人民对化纤衣物的购买需求,从60年代起,“的确良”先在京津沪小批量生产。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从石油到化纤的生产能力,只能靠进口涤纶纤维来研发“的确良”,成本较高。所以生产出来的成品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创汇,比如北京生产的冰山牌漂白“的确良”、天坛牌衬衫等,只有剩下来的一小部分在大城市销售。

老百姓的生活,无非“衣食住行”,穿衣位列第一位。“的确良”进入中国后,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老百姓的穿衣难问题。虽然价格要比纯棉的衣服贵上一些,但是因为它经久耐用,一件能顶原先的三件。最为重要的是,“的确良”按照打折价收取布票,对布票稀缺的家庭来说是个重大利好。

直到70年代,国家才有能力和决心大手笔引进当时最先进的石化装备,大力发展化纤工业全产业链。1972年2月5日,《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经过层层审定报送周总理和毛主席,又经过多轮论证,最后决定将最大的一套化纤项目落户辽阳。那一时期的辽化工地,无论是在标语牌、广播中,还是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随处都能看到、听到“只要骨头不散架,就要拼命建辽化”的铁血誓言。

辽化建设者们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和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团结拼搏、历经磨难,克服了各种困难,终于在1979年1月生产出了第一批国产的确良纤维原料,并在1981年9月试车成功,宣告我国自主生产的第一块“的确良”正式诞生。

虽说第一块“的确良”是在辽化诞生的,但是我国公认的“的确良之父”却另有其人,就是我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基地——仪征化纤工程的项目总负责人蒋士成。

1978年,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蒋士成主持规划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个工厂50万吨/年、最大单线产能200吨/日的聚酯装置,以及24万吨/年、单线产能50吨/日的涤纶短纤维装置,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他带头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大容量聚酯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极大推动了我国聚酯和化纤工业的发展进程。

与此同时,上海金山石化等大厂也纷纷拔地而起,加紧生产和研发,在全国化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物美价廉的国产“的确良”迅速崛起,全面占领市场。

在此之前,“的确良”也不是普通人想买就能买得到的,需要你有本事弄到“内部名额”。如果想靠运气排队买到“的确良”,那你可得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据说当年为了买一块“的确良”得排上几个小时的长队,甚至还发生过柜台被挤碎的险情。

因为一“良”难求,最先穿上“的确良”的都是家境好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这很好理解,他们每天的工作都需要跟人打交道,所以更加注重自己的“门面建设”,相比于重复性劳作、工作环境又相对封闭固定的工人来说,更舍得在衣着打扮上进行投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的确良”的飞速发展居然兴起了一波“参军热”和“军嫂热”。因为在“的确良”里,军绿色的军便服是最受欢迎的门类,很多年轻人就是因为喜欢这身“国防绿”选择参军入伍。

“的确良”军服当中,普通战士的上衣只有两个口袋,而排级以上干部的上衣有四个口袋,所以人们对穿“四袋军装”的人都高看一眼,很多女青年更以嫁给军人,成为军嫂为荣。当时如果哪个姑娘跟穿着“的确良”军装的军人逛街,一定会收获迎面而来的一串串艳羡目光。

总而言之,“的确良”在70年代就是精致生活的象征。当时的人们虽然日子过的依然比较艰苦,但只要穿上“的确良”,心中便不由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种植,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一举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因此,很多空闲的耕地被用来种植棉花,我国的棉花产量实现稳步提升,涤纶混纺布的产量比60年代提高了30多倍,已经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成衣需求。

从1982年开始,国家陆续对部分纺织品减收或者免收布票,放开供应,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小孩子们都可以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戴新帽,快快乐乐放鞭炮了。与此同时,国家还两次下调了“的确良”、腈纶毛线等化纤织品价格,引领潮流、代表时尚的“的确良”自然成为人们添置新衣服的不二选择。

随着的确良的普及,大街上就随处可见姑娘们的“裙舞飞扬”,端的是仪态万千。无论是小碎花连衣裙,还是带内衬的纯白素裙,都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而那时的男孩子,最“潮”的打扮莫过于脚踏一双白球鞋,下身蓝布裤,身穿缎面般软滑的“的确良”白衬衫。剃一个干练的寸头往街边一站,哪个怀春的少女能不心动。

而对于家庭条件一般又爱“臭美”的人来说,买几条“的确良”的假领子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穿同样的衣服配不同的领子,也能给人焕然一新的“错觉”,既体面有高级感十足,“的确良”在时装界的江湖地位此时也达到了顶峰。

老话说得好,盛极必衰。随着1983年布票的取消,人们终于发现再也不用为穿衣发愁。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市场上各种款式、各种面料的服装极大丰富,人们可以随心挑选。这时,“的确良”原先的两大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的确良”的成衣制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初现疲态,究其原因:

第一,人们不再需要皮实耐磨,改为追求舒适和健康。“的确良”穿过的人都知道,那真是“夏天一身汗,冬天透心凉”。糟糕的体感和不透气的特性,注定有一天会跌落神坛,被新新人类所抛弃。

第二,纯棉织品如今也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色彩和款式,不再是原先单调的黑灰蓝了。人们的审美同样有所提高,与“的确良”相比,棉纺织品的色泽会显得更加美观大气,不会太“怯”太“土”。

于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确良”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进入90年代后,就几乎罕有人提起。如今说起这三个字,只怕就要被新新人类讥笑,“你暴露年龄啦,大叔!”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太多像“的确良”这样的过渡产物。它们不知何时出现,迅速占领市场,红极一时,却似流星一般短暂,多年以后再度提起,竟由几分莫名的心酸和惆怅。

比如上世纪90年代的BP机,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了每个人的标配。传呼台话务员的工作成了当时的“香饽饽”,招聘广告更是几乎贴满了城市的每一处角落。

那时候的经典场面如下:一个人正在面馆吃面,突然腰间的BP机响起,显示了一串特殊的代码。此人立刻站起身来把BP机凑到眼前仔细查看,顺便接受周围人羡慕的眼光,然后大摇大摆走出门外,找到一个有公用电话的小卖部,对着里面叼着烟卷的大爷说:“大爷,BP机响了,回个电话。”大爷头不抬眼不睁,吐出一个烟圈:“打吧,不通不要钱。”

BP机的发展极快,没过多久,英显就改成了汉显,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使用的“短信”,一时间BP机的销量达到顶峰。逢年过节,以BP机短讯的方式互相问候、互发祝福成了当年最时髦、最快捷的沟通方式。

可是,当千禧年来临,摩托罗拉、索爱、诺基亚手机横空出世。又似乎一夜之间,BP机就彻底告别了往日的辉煌,迅速没落,直至完全淹没在历史的长河。因为人们发现,我自己可以发短信打电话,为什么还要BP机这种落后又不保护隐私的“累赘”呢。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中国的发展也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登上了一列动力澎湃、永不停歇的东方快车。

我们都是这列快车的乘客,不时望着窗外的景色,思绪万千。有太多的新生事物转瞬即逝,有太多的美好记忆成了“匆匆过客”。我们能做的,唯有铭记这些时代的烙印,把它当做一段峥嵘岁月中的“静好”,用心吟唱一曲盛世华章的“副歌”。

的确良,的确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