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导购 > 比亚迪10座,蔚来破100万,新能源建厂谁最猛

比亚迪10座,蔚来破100万,新能源建厂谁最猛

(原标题:比亚迪10座,蔚来破100万,新能源建厂谁最猛)

近日51君从有关渠道了解到蔚来汽车准备在上海嘉定区建造一个全新的研发基地,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研发。回想从最初要委托江淮汽车帮忙建厂,到如今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蔚来不仅有自己整车工厂,甚至三电研发也开始启动自研计划,发展实在是快。

其实不只是蔚来汽车,越来越多的新势力品牌都在摆脱过去“组装车”的品牌形象,在投入研发、生产方面尽可能做到独立自主。例如网上流传的一张部分新能源汽车建厂计划的名单,就概括了不少车企发展规划。

从这张名单来看,不仅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品牌乐衷于拥有自己工厂。像今年车市最大黑马比亚迪也在紧急扩张,今年将会有总计10座工厂投入生产。

1

蔚小理谁更有潜力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被看作是中国新势力的领军品牌,虽然三者的产品序列各不相同,但我们总会将他们放在一起对比。并且今年三家品牌也将推出各自品牌的新车型,更丰富的产品序列也意味着三家品牌在工厂扩张方面必然要加快速度。

从工厂数量来看,蔚来仅有两家工厂,且都位于合肥,不像理想和小鹏在全国均有工厂。但从目前产能来看,目前蔚来的合肥第一工厂就能实现24万辆的年产能,而理想汽车的常州第一工厂仅有20万辆的产能,小鹏的肇庆工厂亦是如此。

从规划来看,蔚来合肥第二工厂今年第三季度就要投入生产,并且规划产能达到了100万辆。很明显,蔚来这是冲着特斯拉去的。毕竟从品牌创立之初,蔚来就将对标品牌锁定特斯拉。

再结合前面提及的蔚来自研动力电池,不排除蔚来将来会有自己的电池生产工厂。届时蔚来汽车的产、研规模或将成为新势力中领先的存在。

相比蔚来的发展步伐,理想则显得要逊色许多,北京的第二工厂规划产能仅为10万辆,并且投产时间还要等到2023年年底,至于第三座工厂投产时间,更是待定状态。

今年1-4月理想累计交付量为35,883辆,结合现有工厂产能来看是能够满足产量需求的。即使等到理想L9上市,现阶段产能也能满足品牌生产需求。但与另外两个品牌相比,理想的后劲或许会稍显乏力。

首先是产能方面,在今年年底,小鹏广州和武汉工厂投产后,小鹏自建工厂将达到40万辆的年产能。蔚来、小鹏将双双拉开与理想的差距。

其次就产品而言,包含今年即将上市的新车,蔚来将会有4款SUV、2款轿车产品,小鹏也有4款产品。

相比之下理想不论是产能还是产品数量都略显单薄。加上明年上海为首城市将不再给增程式电动车发放新能源牌照,理想届时会有不小危机。

蔚来、小鹏的规划很符合我们对于新势力品牌发展的期待,但理想就显得差强人意。而坊间戏传理想“三流零件,二流组装,一流价格”的标签短时间内怕是无法摘除了。

2

二线新势力势头凶猛

回顾过去4月、3月的新势力交付榜单,最亮眼的并不是蔚小理三家,反而是那些被称作二线新势力的品牌。

例如零跑汽车,在4月份就以9,087辆的交付量成为新势力中的第一名。1-4月累计30,666辆的总交付量也称得上是“黑马”。另外哪吒汽车在4月份也以8,813辆的交付挤进新势力交付前3名。

从产能规划来看,其中零跑现有金华第一工厂,能实现25万辆的年产能,今年杭州第二工厂也即将开工。新工厂投产之后累计产能达到55万辆!

哪吒除了桐乡和宜春两座工厂外,位于南宁的第三工厂也已经开工建设。虽然目前产能规模仅有18万辆,但是三座工厂都投入生产后累计28万辆的产能对应其品牌规模也能满足生产需求。

相信有不少读者感到纳闷,为何在蔚小理叫苦连天的4月份,以哪吒、零跑为代表的二线品牌能保持不错的交付量呢?其实这和品牌的定位脱不开关系。

上述两个品牌产品定位都是比较入门的,一方面较低价格意味着更大的市场需求量,其次更入门的定位意味着对高精尖的芯片、大容量电池需求量会更少。因此缺芯、电池涨价对这些品牌的影响会相对小一点。同时可选供应体系也更加灵活,因此受冲击会比较小。

虽说是定位更入门的品牌,但实际上哪吒和零跑的野心可不局限于入门领域。例如哪吒推出的哪吒S就是款定位中高级的轿车,零跑同样有款相似定位的车型零跑C01。随着产品线、生产线的不断丰富,这两个品牌的势头或许不弱。

此外像其他新势力品牌的产能规模也不可小觑,例如威马汽车如今产能就达到了40万辆!像是天际这种目前还处于初生的品牌也规划了16万辆的产能。

3

新能源发展还得看比亚迪

当初特斯拉要在上海建造年产能100万辆的超级工厂时,让不少人看到了新能源的巨大潜力与特斯拉的信心。但这一切在传统大厂比亚迪面前,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根据比亚迪规划,截止今年结束前,在全国的10座工厂将全部投入生产。累计年产能将达到恐怖的320万辆!到时比亚迪将坐实新能源第一大厂的身份。

相信会有读者想提问,等到比亚迪全部工厂开工了,是不是就不用再经历漫长的等车了?对此51君表示,短期内比亚迪产能供应不足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其实根据比亚迪现有4座工厂的产能来看(205万辆/年),已经能满足当下的需求。但是生产零部件供应的不足致使比亚迪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其实相对于其他新能源品牌来说,比亚迪在产业链当面已经做得很成熟了。不论是动力电池还是车用芯片都能做到满足自身需求。但奈何汽车行业涉及的产业链规模太大,因此受到掣肘还是在所难免。

不过凭借比亚迪未雨绸缪的品牌规划思路来看,或许早已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新增如此多的工厂。毕竟比亚迪的目标不仅是自己车卖得多,还有“帮助”其他车企也能造出车来。

根据本文提及的产能规划来看,近几年内我国新能源有望实现破千万的产能规模。届时不少我们所说的“新势力”也将成功转型成主流势力。那么各位读者,你们看好哪个品牌能率先实现转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