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导购 > 价格战的源头,得从车企大佬们卷锂电池说起

价格战的源头,得从车企大佬们卷锂电池说起

(原标题:价格战的源头,得从车企大佬们卷锂电池说起)

同一天,上汽通用别克公布年末限时综合优惠,优惠在 3-7 万元之间,其中别克的新能源大型 SUV E5 为 16.99 万元起。

图片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 15 家以上车企通过优惠或降价等方式参与价格战,决策迅猛的极越,更是上市一个月就全系直降 3 万。

……

这价格战可以说是年头打到年末,新势力、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平价的、豪华的、超豪华的,无一幸免。

特斯拉能一直降价并不奇怪,毕竟它的毛利率高,之前我们在《中国车企亏钱卖车,日本丰田早已赚麻》一文中也提到,目前国内卖新能源车的基本是卖一辆亏一辆,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赚钱。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报告,2023 年 1 月到 10 月,乘用车市场的平均降价幅度已经由 1.70 万元波动上升至 2.47 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平均降价幅度则由 0.56 万元波动上升至 1.19 万元。

面对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车降价战,消费者固然高兴,但不禁要问:这些亏钱卖车的品牌,不仅持续打价格战,还推出更多便宜高配的新车,低价的底气靠什么?

图片

有人认为是碳酸锂价格大跌,带动电池成本下降,所以电动车才越来越便宜,但也有人认为,仅凭成本下滑带来的降价空间,并不能解释车企们异常激进的价格战,背后,是车企更大的布局在运转。

#01 碳酸锂如何影响电动车价格?

发动机、油箱、变速箱没了,如今电动车的三件套是电机、电池和电控,这个变化带来的革命不仅体现在制造工业上,还有成本比重。

一台电动车,最贵的是电池。动力电池大概占一辆电动车总成本的 30%-50%,而在电池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碳酸锂占比最大,达到 45% 左右。

这意味着,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变化,几乎「一对一」地传导到电池甚至整车的成本变化当中。

于是乎,今年碳酸锂价格的雪崩,直接给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跌出几个点的利润空间。

图片

图源:生意社

那么碳酸锂的影响有多大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来感受一下。

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从 2021 年的峰值 60 万元/吨下降到当前的 10 万元/吨,价格下跌约 83%。

一款标准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假设其电池容量为 60kWh,需要 30kg 碳酸锂。

在峰值价格下,30kg 碳酸锂的成本为 30×6000,000/1000=18,000 元。

而在当前价格下,成本为 30×100,000/1000=3,000 元。

这样算下来,碳酸锂跌到目前,单个电池的成本减少了约 15,000 元。

假设电池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50%,那么在电池成本减少 15,000 元的情况下,整车成本理论上可以减少约 30,000 元。

不过,这是理论上的最大减幅,实际上由于电池成本中还有其他固定成本和操作成本,整车成本的实际减幅可能会小于这个数值。

图片

我们也可以参考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的说法:「碳酸锂每下降 10 万/吨,每一度电池节约 50 块钱,70 度电池包就是能节约 3500 块钱。」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说过:「当碳酸锂价格在 40 万元/吨以上,电动车就没钱赚,碳酸锂价格最低来到 28 万元/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自主品牌盈利的问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碳酸锂的价格确实会直接影响一辆车的成本,2022 年碳酸锂贵了,车企就涨价,2023 年碳酸锂便宜,车企打起价格战就更有底气。

另外,今年除了碳酸锂价格便宜,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其他锂电池原材料全线价格都在下跌。

目前主流的两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都需要碳酸锂,上游供应链传导到销售终端,可以说,如果没有碳酸锂的价格下跌,或许这场价格战根本打不起来。割肉换市场份额可以理解,但卖命,就没必要了。

#02 为什么车企都在自研电池?

价格战从来不是长久之计,相信老板们比我们更懂。于是我们看到,围绕电动车的新三件,车企的竞争已经「卷」向第二阶段——自研电池。

12 月 12 日,广汽埃安的因湃电池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推出了弹匣电池 2.0 系列的最新产品 P58 微晶超能电芯,该电芯预计首次应用于昊铂车型。

同日,蜂巢能源发布了三款针对纯电超长续航 PHEV 车型的电池。

两天后,极氪汽车宣布推出首款自研金砖电池,一款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充电 15 分钟可跑 500 公里,该电池将首次用于极氪 007 车型。

图片

与此同时,包括蔚来、宝马、大众、现代、丰田等在内的更多车企也通过自主研发、自建工厂、合资企业或投资等多种方式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特斯拉和比亚迪,通过建立垂直整合的供应链,已经能够利用其强大的市场规模效应来吸收成本。

相比之下,那些仍在市场转型期的车企如果投身于电池自研领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巨额投资和漫长的回报周期的双重挑战。

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发电池完全是一个消耗资源的「黑洞」。

考虑到这种情况,车企真的有必要重金投入电池自研吗?

或许,我们可以参考特斯拉当年自研电池的思路。

图片

在第一性原理的指导下,对于制造一个东西的成本组成,伊隆·马斯克有一个「白痴指数」:用零件的价格除以这个零件所需原材料的成本。

这个数字越大,说明这个零部件 「越白痴」,要么是中间环节太多,要么是制造效率太低。

每当遇到一个白痴指数过高的部件,特斯拉就会重新思考流程、革新制造方式以降低成本,让该指数尽量回归 「1」。马斯克追求让汽车的制造成本无限接近汽车所用的钢铁、铝、硅、锂等材料的成本之和。

锂电池,显然是一个白痴指数相当高的零件。

2007 年,马斯克查询伦敦金属交易所的电池材料价格后,算出电池的 「白痴指数」是 7:当时每千瓦时电池的锂、钴、镍等材料的成本只有 82 美元,但锂电池售价却超过 600 美元。

图片

过去十几年,锂电池的价格已经低了很多。

据此前宁德时代透露的电池成本价格,磷酸铁锂电池报价是 800 元/kWh,三元锂电池的供应价格是 1000 元/kWh,换言之,一块 75kWh 电池成本售价在 6 万元以上。

这也意味着,对车企来说,降低一个零件的白痴指数仍是个极为有吸引力的降本措施,电池成本每降低 10%,新能源汽车的总成本就可以减少 3% 至 5%,如果一个月能卖出 5 万台电动车,这里就省出了几个亿的利润。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车企还能保持对电池供应商的话语权,谁也不想沦为宁德时代的打工仔。

电池业务的扩展,不仅是对现有业务的补充,更开辟了新的利润增长点,长城的蜂巢能源和吉利自建电池厂,都是基于对未来市场高回报前景的预判而做出的战略布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企加快推进投资建设自己的电池工厂,或者电池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背后是车企对超万亿级市场的狙击和期待。

#03 电动车还会更便宜吗?

作为消费者,我们最关心的还是:随着电池成本下降,汽车价格还会继续下探吗?

从成本角度看,电池技术进步和生产规模扩大,为整车价格的进一步降低提供了可能。据测算,电池制造成本仍有 30% 以上的下探空间,这最终将转化为消费者所感知的汽车价格。

不过,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增速变缓,市场的边际效应在逐渐减弱,「极致性价比」的卖货效果也在逐渐减弱,价格之外,人们还会考虑车辆的性能、舒适度、安全性、续航能力和充电便利性等。

综上所述,如果你的目标是买到更好更便宜的电动车,做个等等党永远不会错。

参考资料:
《4680 的艰难诞生,只有特斯拉才敢这样造电池》,晚点LatePost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