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试驾评测 > 假如到了2024,驾仕派的需求在第几层|麦克试

假如到了2024,驾仕派的需求在第几层|麦克试

(原标题:假如到了2024,驾仕派的需求在第几层|麦克试)

今天距离驾仕派第一次在全网推送,刚好过去了八年。

  

昨晚,赵小查说:“我和刘老师写了文章,你要不也写篇。”言语之间,让我回忆起高中课本里的《记念刘和珍君》——“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看来鲁迅先生的情商和ETC附身的我一样堪忧,而我甚至不能和他一样抱怨高墙背后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毕竟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在中学时就已经学着把汽车杂志藏在李雷韩梅梅的“nice to meet you too”里,接受正统的社会主义汽车文化熏陶。

  

但当我误打误撞从车迷变成汽车媒体人后,才感觉到年复一年地创作那种比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还刻板的八股文,到最后会变成思维上的凌迟。

  

这是2014年3月14日,有了驾仕派的缘由。

  

几个试着越狱的人,开始按自己喜欢或想要的方式写作,竟也从当时还略显平淡的汽车纸媒圈里跳脱出来,靠着“小而美”的理想活到现在。

  

只是驾仕派一直不是“自媒体”,如今也无法“小而美”。也许赵小查是少有用温柔笔触观察女性视角的汽车人、Jackie可以用宏观经济的理论投射到汽车行业,但让我们从走路到奔跑的不是某个人,而是123位创作者。

  

在这张海报中,我只认识不到一半的朋友。其中既有汽车圈里一呼百应的KOL和影响行业的产品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也有热情的车迷和读者。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聚在一起,有的中途上车结伴,也有人同行并未同路,但驾仕派能在八年后成为现在的驾仕派,便是因为这所有人。

  

从图文到视频的变迁,我们总是会用“产品迭代”这类话术包装内容,但本质上能让创作者和驾仕派保持连接的理由,大概还是包容。

  

你能在驾仕派看到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不同观点的争执都可以放到桌面上直接论剑,留言区也不会开启“精选评论”功能,肆意接受读者的批评——甚至,我们对自己也很包容,面对每次销量判断的走眼、主观评价的非议,可以宽心地接受驾仕派不完美这件事,然后再老实去改。

  

所以在八年之后,已不再是驾仕派还想要做些什么。未来驾仕派会做些什么,更多是因为很多人的需要,再看我们能不能一起做到。

  

起码在我看来,如果以马斯洛早期的五阶段模型来定位,驾仕派的很多朋友们已经脱离对汽车在生理(作为代步工具)、安全(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社交(结识志同道合的车友)的需求,我们也许可以尝试完成更多能达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汽车内容。

  

每周五,驾仕派的成员们都会在投影幕布看一两个小时的汽车视频,不止审阅我们拍得不够好的地方,也会用比我们更优秀的内容作为确定距离的标尺。

  

我喜欢《逗斗车》精妙的剧情编排,即便我们的编剧水平力有不逮;我喜欢《极速拍档》里为汽车而闪光的每个人,这种持续的热情独一无二;我也喜欢经费在燃烧的《驾值观》,可以用严肃的热爱做出中国版《Top Gear》,而这份尊重是让再苛刻的车迷也会忘记“太好玩了”的梗,以及偶尔生硬的品牌植入。

  

如Jackie之前写下,驾仕派也许已经是全国Top 50甚至Top 20的汽车新媒体,但太多优秀的同行珠玉在前,让我们深知自己远没到达心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之前驾仕派尝试更为理想化的《一万元二手车新春挑战赛》、《Pony Car总动员》,其中精致还欠火候、内容也不够有趣,可当过去很长时间后再回看时,我们发现还不断有读者留言鼓励,也难免燃起斗志。

  

所以,越来越多对汽车怀抱激情的年轻人加入驾仕派团队,为我们带来之前不曾有想到的创意,也有更多来自不同行业和位置的创作者,不断给我们提供内容上的补充。有了“人”作为支撑,驾仕派才有能力在今年带来《极速焦虑》、《真野测试》这样的新栏目,用真正有意义的原创内容获取大家给予的尊重,同时也帮助每位参与其中的朋友实现自我价值。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我也要承认自己不是乐观主义者。赵小查已经写过对于从经济环境到媒体趋势的判断,Jackie也绝口不提“百年老店”,把驾仕派活下来的目标定在2024年。这不是失去信心,甚至可以说我们是新媒体里最应该自信的那一拨,但对于只有八岁的驾仕派来说,可以踏实地好好站着,本身也是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我们选择在八周年时推出全新Logo的原因。也许这段时间只是白驹过隙,但也漫长到两届世界杯后,中国男足依然无法打进世界杯。

  

这个世界已经不会再糟了。就让驾仕派和每位朋友一起吧,大家努力向前走着,朝着亮光的出口,也许就在两年后,我们都会在新世界里找到自我。

  

文|MAX

图|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