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试驾评测 > 我们浅试了一下大疆首个交付的智能驾驶项目

我们浅试了一下大疆首个交付的智能驾驶项目

(原标题:我们浅试了一下大疆首个交付的智能驾驶项目)

这可能是十万元左右车型能给到的最好的智能驾驶体验。

一年前,宝骏于上海车展的展台上停放了一辆造型独特、又不乏科技感的小车——宝骏kiwi,车身上印着「Powered by DJI」。

一年后的今天,这款车已经由展台走进现实,即将向消费者交付。

作为大疆车载首个量产落地的项目,宝骏kiwi搭载的 L2 级智能驾驶方案,覆盖了城市道路、快速路、泊车等多个场景,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拨杆变道、智能避障、拥堵跟车、跟车启停等热门功能。

实现这些功能的传感器为1个自研的 200 万像素前视同焦双目摄像头,再加 4 个鱼眼摄像头,以及 1 个前向毫米波雷达。

就在昨天,新智驾抢先体验了一下量产交付版本。

先说结论:对于售价预计在 10 万元以内的微型车,以及算不上特别豪华的传感器阵容来说,本次的体验无疑是超预期的。

新智驾实车体验

新智驾出发的时间为下午四点。由于是上班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疆这套方案的能力边界,我们选择了一段车流量大,且路况非常复杂的道路,进行了 30 分钟左右的测试,全程近 10 公里。

当然,体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有意思的场景与大家分享。

启动/退出

关于智能驾驶系统的启动,不少车企基于拨杆的形式来实现,而大疆这套系统可直接通过方向盘左侧的按键来启动,非常方便。

启动后系统音会提示“智能行车辅助已开启”,迅速进入到状态。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显示终端来判断路况以及智能驾驶系统的运行状态。

基于车上搭载的6个摄像头,速度低/停车时系统会自动开启360度全景影像,便于用户观察车身四周的环境。

和市面上大多数产品一样,大疆这套系统也能够通过刹车以及急打方向盘来退出系统(轻打方向盘归为人机共驾,不退出),并通过语音提示用户。

行车/变道

在车道线清晰的情况做好车道保持功能,是一个L2级智能驾驶系统最基本的素养。

不过,在真实的道路环境下,用户时常会遇到车道线新旧交替、部分缺失,或是无车道线的场景。这会增加系统识别车道线的难度,甚至影响车道保持功能的正常启动和运行。

新智驾在体验时也多次途经类似的场景,但系统都能够很好地处理,无中断的情况发生。

途经无车道线场景

即便经过较大曲率的弯道,车辆也能稳稳地行驶在车道内。

自主进入匝道

在车道保持功能开启时,系统并没有出现业内常见的「画龙」的情况,方向盘不会左右飘。出于安全的考虑,如果用户的双手脱离方向盘超过30秒,系统音会提示“请轻转方向盘”。

车道保持以及脱离提醒

还有一点比较惊喜的是,当我们开启车道保持功能时,右前方有一辆卡车压线、且有变道的可能性。而系统在识别到之后,先是做了一个减速以及向左避开的动作,在确认卡车不变道之后,非常熟练地进行了自主超车。

据新智驾了解,很多量产 L2 方案并不具备这样的侧避的能力,而是后续通过OTA进行相关更新。

减速避让卡车后超车

本次体验中,系统拨杆变道的表现也值得一提。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拨杆变道的反应很顺畅,不会有明显的延迟。变道完成后,需手动把转向灯调整回来。

拨杆变道

如果在实线场景下发变道指令,系统并不会执行变道的动作,反是遵守交通规则并提醒“当前无法变道”。

另外,拨杆变道的最低时速为 30km/h,跟车速度不设下限,能够做到跟车启停(低速缓行),以及跟车直行过路口。

总体上来说,系统在执行各项指令时都比较灵敏,全程的行车体验没有太大的顿挫感。

在实现这样的行车体验之前,大疆车载已在全国多地进行了路测,帮助系统能够收集更多元化的数据、处理更复杂的场景。

自主泊车

为了测试大疆本次交付的自主泊车功能,我们一共在地面和地下停车场找了任意 4 个环境不同的车位,四次全部一把倒进车位内,时间均在 35 秒左右。动作准确且流畅,不需要作过多的修正。

自主泊车的流程是,用户将车辆开到车位附近,待系统发出“已检测到车位”的提示音,便可开启自主泊车功能。

车辆自主泊车时,我们的乘坐感受与人类驾驶员泊车时并无太大区别。此外,用户也可在车外用钥匙/手机对车辆下发自主泊车的指令。

当我们在地面停车位测试时,多次遇到行人/车辆/电动车路过的情况,但系统都很好地处理了。

自主泊车

据新智驾了解,在6月底,大疆会对系统进行OTA更新,推送同层记忆泊车功能以及优化行车功能;到10月底,推送跨层泊车功能(包括过杆)。另外,大疆内部正在预研立体车位相关的泊车技术。

人人可享的智能驾驶体验

近来,业内玩家各种以「NOX」命名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已经甚嚣尘上,但搭载这些功能的车型,最低也要近20 万元左右(小鹏 P5)。而搭载 L2 级别功能的车型也多搭载于少数人拥有的中高端车型。

也就是说,占据国内乘用车销量50%以上的15万元以下车型尚未成为L2智能驾驶大举进入的市场,尤其是价格低于10万元的微型车。

这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供应商对成本和性能的平衡能力。

在没有进一步的技术突破之前,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玩家们容易迷失在传感器、芯片等硬件的「堆料」的风气中,直接拉高了量产成本。

“在有限的硬件情况下完成一样的功能,甚至能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这是大疆更想去做的事情。”大疆车载战略总监何鹏告诉我们。

大疆认为,一个足够聪明的智能驾驶系统应该像「马」一样:一匹拥有足够经验的马,能够根据自己的感知、思考执行骑手发出的指令,做出相应的路线规划、决策。

为了加强智能驾驶系统的视觉感知能力,大疆并没有采用业内常见的单目摄像头方案,而是选择了采用双目摄像头。

一般来说,单目摄像头算法和识别率严重依赖于大规模的数据训练,可能无法处理未曾训练过的目标检测。相比之下,双目摄像头在测距和景深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不需要提前训练就可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检测,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

而视觉双目技术是大疆早已在无人机领域就建立起来的核心壁垒,能够帮助智能驾驶系统降低对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GNSS及 V2X 的依赖,规避了堆料的陷阱,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量产方案的成本以及车企布局的门槛。

以往,人们对微型车的认知都是低端、便宜。在相应的价格区间能够供用户选择的带有 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寥寥无几。

但这一次,大疆和宝骏kiwi的合作为市场带来了新的选择,基本上是人人都可买得起、用得上的智能驾驶汽车,用户体验甚至不输一些二三十万的新造车旗舰车型。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这可能是十万元左右车型能给到的最好的智能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