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百科 > 报个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你上道儿了是什么意思

报个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你上道儿了是什么意思

(原标题:报个道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你上道儿了是什么意思)

(欢迎您参与,带您共同学习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

君子所想的是大道,所行的是利他,为人处世受人尊重,做事可以效法,仪容值得观摩,取舍可以衡量,是人民的楷模。百姓敬畏而又爱戴他,并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所以君子能以德化人,政令通行。《诗经曹风鸠》篇中说:‘善人君子,他的威仪丝毫不差。’”

说话时想的是符合大道,做事时想的是利他。道理、道理,道在前理在后,说话一定要先上道,再讲理。什么算是上道?

第一,所讲的必须是正见,宇宙人生的规律;

第二,所讲的内容符合自己的身份。

为什么一定要利他,利己行不行?如果我们真正明白了“舍得定律”,利他就是利己。老子在《道德经》里教导我们:“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天地与圣人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大道,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所以,利他是善,自利是恶。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利他的事情,有些人还把“学雷锋”都当作贬义词,说白了还是道理不通。自私自利,这个词用它来说明一种现象可以,但是把它当作规律,那就错了,因为自私的结果不见得是自利。农民不愿意把种子给土地,土地也不会把丰收给农民。播种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播种肯定没有收获。农民都明白的道理,现实生活当中不见的每个人都明白。

可不可以跟土地签订了保证丰收的协议,然后再去播种呢?答案是肯定不行!我们去帮助别人不一定能换来别人对我们的帮助,这是事实。常言道“吃亏是福”,有几个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愿意让自己吃亏的?劝别人可以,轮到自己头上恐怕不行。

有句俗话说:“人欠你的,天会还给你。”你信不信?这句话有没有科学依据?没有。我们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会碰到什么人,有科学依据吗?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偶然,那是缘分。其实,这世间没有偶然,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的必然。南怀瑾大师说:“有其事不知其理,是我们的智慧不够;有其理不见其事,是我们的经验不足。”真知灼见!

科学不能解释的事情太多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谁花的钱是直接从印钞机上拿下来的。哪来的?都是单位发的、朋友给的、别人照顾生意。那么,别人凭什么照顾我们生意,仅仅是因为我们有能力?

那么,为什么满街都是才华横溢的穷人?事实上,都是因为我们曾经帮助过别人,这叫行善,用佛家文化来说,“也许不是这一世”。所以,君子、真正的明白人知道,利他是因,自利是果。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

“德义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观”,为人处世受人尊敬,做事可以效法,仪容值得观摩。为什么?首先,明白人做事不会违背大道,所以有德,德在理为义,所以叫德义。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不会去损人利己,所以能获得别人的尊敬。

其次,君子做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为他们深信因果。就像一个有信仰的人,警察时刻装在心里,损人利己、伤天害理之事杀了他,他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人行事,我们当然可以效法。

“容止”是君子的仪容仪表,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身心合一,没有内在的修炼,哪有外在的光芒。其实,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写在自己的脸上,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洞察能力。

装模作样只可能是一时,没有人可以忍受长时间的身心分裂。所以子思老夫子在《中庸》里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一个明白人的取舍可以用法度来衡量,他所做的任何抉择不会超越自己的身份,这样的人在百姓面前,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弟子规》里说的“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君子因为有以上的威德,所以百姓们才会敬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什么意思?百姓们一旦对有德之人没有了敬畏之心,那么天灾人祸很快就会降临。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夫有夫道,妇有妇道;父有父道,子有子道;师有师道,生有生道;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友有友道。道无高下,众生平等,各人行道各人得。就比如今天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乃至铁路道,各有各道,各遵循各道,不可混乱,一旦混乱,就会带来灾祸。

儒家文化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每个人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身份之后才知道自己该遵循什么道。守住自己的道就有德,厚德就能载物,就能开启幸福人生。

百姓们为什么在敬畏之余对君子还心存敬爱呢?因为君子的威德是人性本善的自然流露。“人之初,性本善”,对于善的追求和向往,也是人的天性啊!这种追求与向往的具体表现,就是把有德行的君子作为自己的偶像去亲近和学习。

《弟子规》里说的“泛爱众,而亲仁”中的“亲仁”,就是亲近仁德之人,仁德之人就是孔老夫子在这里说的君子。

“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成”是成就。“德”是道德,依道而行即为德。“教”是教化。“行”是推行。“政令”是指行政命令。不言而教,不令而行,就是无为而治。因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感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感召,感化与感召的前提,是自己先做到。身为君子自己做到了,就可以得到百姓们的敬畏与敬爱。人性就是这样,人们对自己认可的偶像,无论他说什么,人们都会相信并付诸行动。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诗经曹风鸠》篇中说:“善人君子,他的威仪丝毫不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什么是“重”?自重,就是这里说的自己先做到,正如《弟子规》里说的“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什么是“威”?威德和威仪,就是对百姓的感化和感召能力,正如《弟子规》里说的“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昧。”

注: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只用于配图,绝不用于商业

(作者介绍):王中華,出生于云南保山,中医行业法务工作者,师从杨氏太极第六代传人,养生太极道教练,中华古圣先贤智慧传习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孝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等古圣先贤智慧经典学习、解读、宣讲及践行者,传统文化教师,博鳌儒商精英人物,昆明正义牌坊《正義》名称策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