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百科 > 比亚迪汽车怎么样,比亚迪汽车知乎

比亚迪汽车怎么样,比亚迪汽车知乎

(原标题:比亚迪汽车怎么样,比亚迪汽车知乎)

比亚迪,瑕瑜互见。李录、芒格对比亚迪推崇备至,段永平则死也看不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围观价值投资大师们对比亚迪的争论,有助于深刻理解比亚迪。

一、正方(芒格、李录)对比亚迪的观点

1、李录的观点

李录2002年首次投资比亚迪,当时比亚迪只是一家羽翼未丰的中国电池公司,刚刚在香港证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

(李录当时投资比亚迪,基于什么考虑?基于电池技术未来前景广阔,还是相中了王传福?)

(李录当初是不是因为这个看上了王传福?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出身贫寒,1995年用借来的30万美元开创了比亚迪。早期,王传福带着10多名员工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敲敲打打”,拿不出足够的钱建生产线,就组建人力流水线,关键生产设备以自行研发的机器代替。凭借半自动化的生产线,硬是造出了电池,日本卖8美元/块,比亚迪只要2.5美元。)

李录创立自己的基金后,再次买进比亚迪股票,最终将与芒格共同经营的1.5亿美元基金中很大一部分都投向了比亚迪。

芒格说,李录一开始只买了一点儿,后来比亚迪股票下跌时又买入更多,这是他的特点。

2008年,芒格拜托中美能源控股公司(MidAmericanEnergyHoldings)董事长索科尔前往中国,为伯克希尔调研比亚迪。索科尔尽调回到美国后,与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投资比亚迪。

2008年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股份(港股,1211)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2.25亿股。巴菲特戏称自己是在芒格的“逼迫”下投资的比亚迪。如今(2021/4/9),这些股份市值50.65亿美元,年化回报28%。

2021-2-2,记者采访李录:

记者问:你在2008年投资比亚迪,后来还引荐给了巴菲特,为什么会在这么多中国公司中选择它?

李录:严格来说,这笔投资不是我们主流的风格,我把它称为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或者说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投资。当时的比亚迪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状态,也带来比较高的风险——虽然它在一个充满着可能的领域,并且是这个领域里成功概率很高的公司,但它也有可能不一定会成功。

记者问:是否意味着这笔投资的“安全边际”不够高?

李录:这是两个概念。

我们投资它的成本,如以今天来计算的话大概只有一两块钱,这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安全边际(伯克希尔的成本大概是8港币)。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里,我们非常有信心持有,基本上买完之后就没怎么再动过。比亚迪的故事还没讲完,可能得等故事结束后我们再聊这个事情。

(段永平说:安全边际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年,一直没懂巴菲特说的安全边际是什么意思,自己最后的体会是不了解的公司再便宜也可能不便宜。)

记者问:“不懂就不投”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论,常居美国的你如何确定你足够了解一家中国公司?

李录:了解一家公司并不等于要了解公司的所有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了解就可以了。

记者问:具体一点,在投资比亚迪时“最重要的事”是指什么?

李录:比亚迪的故事很简单:公司创建人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工程师,他创办这家公司只用了30万美元的贷款,一直到上市都没有其他外部投资人。(李录的意思是,投资比亚迪的关键是看中王传福?)

记者问:和很多早期投资人一样,“人”的因素在你的投资中也有比较大的占比。

李录:这个可能很难一概而论。有些公司任何人来run都能做的不错,顶多是稍稍好一些,或稍稍差一些。但有些公司尤其是在初始阶段,创始人团队、高管阶层、企业文化本身就会是一堵很大的墙。最重要的特点还是他们能不断学习,尤其是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这样才能走得比较远。(李录的意思是王传福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王传福从自己的哪些错误中汲取教训了?)

记者问:汽车行业的人称王传福是“狂人”,你们出生于同一年,你认为你们有什么相似性?

李录:我没那么狂(笑)。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相似性,但具体到个人我就不多评价了。投资决定本身已经表达了我们的意见。

记者问:比亚迪是一家科技公司,而巴菲特很少投科技股,这算是一次破例吗?

李录:伯克希尔并不是完全不投科技公司,他们只是不投他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曾经花了110亿美金投资IBM,但这和IBM是不是技术公司毫无关系。

李录在2020年4月出版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一书中对比亚迪的观点:

1)比亚迪恰好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处在对的行业和环境中,在恰当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公司的工程师文化让比亚迪拥有解决重大难题的能力,投资比亚迪的时候,我们在价格上是有很大安全边际的。

2)比亚迪就像一台不断学习的机器。这个公司十年前才正式进入到(汽车制造)这个行业,八年前才生产出第一辆车。身处一个要和全球所有品牌激烈竞争的市场之中,他们不得不全力以赴。而且他们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本土竞争优势,因为中国汽车行业从开始就是对所有国际品牌开放的。

3)这家公司还是有两下子的。他们凭着工程师文化和事在人为的精神,持续证明着自己在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上的能力,并总是能够比其他大多数人找出更高效、更省钱、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这点在制造业中是个优势。(比亚迪的竞争优势)

(电池、手机代工生产、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大体上都归属于制造业。比亚迪能够横跨多个细分制造业和产品品类,跑通技术到生产制造,最终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已经超出了一般制造业公司、公司管理者的能力范围。究其根本,来自于王传福高级工程师的起点,以及比亚迪的工程师文化,让王传福对于技术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芒格称王传福为爱迪生。)

李录在2010年哥大商学院演讲回答提问

问:关于比亚迪,听说你曾经认为比亚迪应该销售一款车到美国,为什么你会那样想?

答: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王传福本人。

我还是想谈谈电动汽车的核心电池。电池是增值最大的部分,而且决定了电动汽车的价值。

在洛克菲勒将石油成功提炼以前,有三分之一的车都是电动的,后来亨利福特通过内燃机技术,在浪费能源85%的情况下,让制造发动机和汽车的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汽车走入普通人生活。但多年以后,我们知道了燃烧石油会造成全球变暖,将来就算地球还存在,人类可能已经不在了。所以现在有很多理由来发展电动汽车。

(很多人说新能源车用的电是火电,火电能量转化率30%,同时产生高污染,用火电的话,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排放量不一定比燃油车少。但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格局已经清晰,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三驾马车,形成了新能源生产-传输-利用闭环,是对传统原油-输油管线-燃油车时代的升级。)

(1860年代,洛克菲勒实现精炼石油。1886年1月29日,卡尔本茨研制成功单缸汽油发动机,发明第一辆不用马拉的三轮车,这一天被确认为汽车的生日。)

(汽油内燃机的最高热效率为35%左右;增压柴油机为45%左右;汽车在城市工况行驶时,平均热效率低于13%。电动汽车的最高电能转换效率可达58%,加上热电转换总效率可达26%以上,比汽油内燃机汽车的效率高1倍。热效率是实际转化成驱动力的能量(机械能)和消耗燃料的当量热量总和的比值,也就是说,燃烧等量的燃料,产生越多驱动力,热效率就越高。)

(亨利福特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他的生产方式使汽车成为一种大众产品。)

汽车电池的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性价比已经可以和传统汽车相题并论。比亚迪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让汽车电池进一步发展,使得用户自己主动购买电动汽车。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很多百年企业,已经将传统汽车的制造工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很短时间就可以掌握。

今后还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就是汽车电池技术。谁在这个领域领先,谁就拥有最大的优势。最终只能有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最大赢家。将这两者放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感觉:动力电池和整车制造是两类硬件技术,形不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