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百科 > 最早的沙都750是什么年份 最早的历史是什么时候

最早的沙都750是什么年份 最早的历史是什么时候

(原标题:最早的沙都750是什么年份 最早的历史是什么时候)

杜倩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孙海华

烈日炙烤着大地,连日来的陕西省北部定边县遭遇严重伏旱。7月中下旬的一天,气温逼近40℃,石光银焦急地查看着今年新种下的樟子松,反复叮嘱工人们:一定要时刻土壤的水分状态,及时浇灌……

虽已是汗透衣背,这位年近7旬、我国建国以来的首位“全国治沙英雄”依然坚守在抗旱造林第一线。“我这辈子就干一件事,就是治住沙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石光银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治沙30多年始终坚守的信念。

回想起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颁中国共产党最高荣誉——“七一勋章”时的情景,石光银仍然十分激动:“咱干了这么点儿事,党却给了这么高的荣誉!沉甸甸的奖章往脖子上一戴,不由得让人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也很大。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干、好好干、干到底,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1952年,石光银出生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定边县海子梁乡。童年时代,一场场风沙常常埋没了庄稼、房屋,“沙都到了房梁上”。在他记忆里,风沙带来的苦难和贫困,迫使自己家前前后后搬迁过9次。

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32岁的石光银辞掉乡农场场长的“铁饭碗”,成立起全国第一个“联合农户治沙”的农民治沙公司。“乡亲们祖祖辈辈受风沙的害!住在这地方,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治住沙!”石光银承包了3000亩荒沙地,成为榆林地区承包治沙的“第一人”。

为了治沙,他举家搬到了风沙最大的四大号村,带领7家农户一头扎进了茫茫大荒漠。3000亩荒沙地,真不是件容易事!横在石光银面前的,是3大“拦路虎”:资金难筹集、劳力难组织、风险难预测。

在3000亩荒沙地上栽树,仅种苗一项就需要资金10万元,7户人拿出全部积蓄总共750元。心急如焚的石光银避开妻儿,卖掉了自家赖以生存的84只羊和1头骡子。其余农户也卖掉自家牲畜,加上从亲友处的借贷,凑够了树苗款。

这年的春、秋两季,石光银带领男女老少齐上阵,在荒沙地栽上了旱柳、沙柳和杨树。好在天公作美、雨水好,苗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3000亩荒沙变成绿洲。

坚定了治沙决心的石光银,再次承包5.8万亩荒沙地。这片荒沙中,大小沙梁上千座,其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特大沙梁——狼窝沙。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狼窝沙,夏季地表温度60多度、冬季却低到零下40多度。要在这里把树栽活,难度可想而知。

石光银贴出“招贤榜”,号召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一起治沙。可是这么多人,要是资金投进去没效益,让大家穷上加穷,他难向父老乡亲交代。于是,石光银成立了新兴林牧场,把股份制引入治沙中,户户有股、按股分红,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1986年,石光银带领乡亲们拉开了“大战狼窝沙”的序幕。那些日子,吃的是被风吹得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沙糊糊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庵子。风吹、日晒、沙烤,大家的脸被晒得黢黑,嘴上起火泡,眼里布满血丝。然而,这一年刮了10多次六级以上大风,栽上的树苗90%被毁,所有付出打了水漂。

石光银强忍悲痛,鼓舞大家振作起来。第二年,他又带着大伙儿干了一个春天,但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意识到“治沙不能蛮干,也要讲高科技”的石光银,到榆林、横山等地学习治沙经验。1988年春,他带领乡亲们第三次奋战狼窝沙,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终于取得胜利,80%的树木活了下来!看到从沙窝里出来时如同“野人”般的石光银,妻子心疼地放声大哭。

30多年的治沙历程中,石光银带领大家历尽千辛万苦,在承包的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乔灌木林,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林草起来了,风小了,沙被固定了,四大号村变富了。为了治沙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也为了让百姓脱贫致富,石光银探索出了“公司+农户+基地”、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畜牧产业,先后办起了新兴林牧场、秀美林场、百头肉牛示范牧场、三千吨安全饲料加工厂、千亩樟子松育苗基地、千亩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等经济实体,带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从几百元跃升至3万元。

由于当年栽种的灌木林寿命短、经济价值小、观赏性差,二次沙化可能性大。近几年,石光银带领公司员工展开了二次植树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已达5万亩,栽种了以樟子松为主的优质树种达100多万株,价值2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石光银还将白于山区最贫困的50户272人迁出大山,成立十里沙行政新村。在承包治理好的沙地上,无偿为每户划拨3亩宅基地,带领他们打水井、盖房子、架电线、发展养殖业,逐渐走出了贫困。他还自筹资金建起荒沙小学和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当地孩子的上学难题;垫资500多万元,为乡亲们修通了定边至海子梁的砂石“致富路”……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共帮扶300多农户、1000多人脱贫,捐款捐物更是不计其数。

在石光银带领下,定边县先后涌现出杜芳秀、王志兰等众多治沙典型户,林草覆盖率也由解放初的0.5%提高到现在的32%,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石光银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治沙英雄、世界杰出林农奖等60多项荣誉。

7月20日,石光银与进行社会实践的西北大学学生交谈,勉励他们“好好学习!只要你认真干了事、干成事,国家、人民就不会忘记你!”摄影:杜倩

“荣誉是过去的,咱拿到这些荣誉,就要对得起这些荣誉,要想想咱还能为国家、为老百姓做点啥。”石光银告诉记者:接下来,他打算在巩固治沙成果的同时,加大治沙及农业工作的科技投入,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治沙事业,让治沙事业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