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辰汽车“四爆”测试:以硬核技术重新定义新能源安全标杆
这一次,启辰汽车整了个大活儿!
随着号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式实施,行业对电池安全的关注被推向新高。然而,国标仅是安全底线,真实用车场景的复杂性远超实验室的“理想环境”——暴雨浸泡、极寒冰冻、高速碰撞,甚至意外爆炸,都可能成为新能源车的致命考验。
如何跨越标准与现实的鸿沟?启辰汽车用一场“四爆”测试给出了答案:用极端场景倒逼技术极限,用真实数据证明安全实力。
在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争议中,高温容易导致电池自燃起火甚至爆炸的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相比于其他品牌把安全标准挂在嘴边的做法,启辰有更为直接的回答——用“燃爆”测试,让电池直面千度高温“蘑菇云”。
测试现场,启辰汽车将鲁班电池置于一场“人造核爆”中,通过集中引爆大量鞭炮,模拟节日期间车辆遭遇爆炸冲击的极端场景。火光冲天、巨响震耳,电池瞬间承受超千度高温与剧烈冲击波的“双重暴击”。
然而,鲁班电池不仅未起火爆炸,甚至毫发无损,这一结果的背后,源于启辰“车电一体大安全”理念的硬核支撑。三端五维防护体系:云端实时监测电池健康,车端通过航空级铝合金电池舱与1.8GPa超高强材构建“装甲堡垒”,电池端则采用高安全电芯与NTP整包无热蔓延技术,从电芯到整包实现360°阻燃防护。
如果新国标会让不少国产新能源品牌淘汰,那么启辰汽车一定会是留在舞台上的其中之一,因为研发阶段,鲁班电池就经历了48小时海水浸泡、超国标4倍冲击、针刺挤压等严苛考验,而在这些“魔鬼测试”的鞭策下,其稳定性早已通过远超行业标准的验证。
这场“燃爆”测试不仅是对电池安全的一次极限挑战,更揭示了行业真相:安全不应止步于实验室数据,还需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性与残酷性,所以启辰的“车电一体大安全”并不是针对单一场景的作秀,而是全场景技术突围。
如果说电池安全是新能源车的“命门”,那么全工况可靠性则是用户体验的基石。除了“人造核爆”,启辰还落实到产品层面,让启辰大V DD-i虎鲸经历极限续航测试、冰封禁锢、硬刚巨无霸,展示出鲁班电池在续航能力、低温、动力、电池安全等方面的领先技术,直击消费者用车通电。
比如针对消费者关注的续航达成率问题,启辰大V DD-i虎鲸车辆以 60-80km/h 的时速持续行驶,按照60、65、70、75、80五种速度的顺序跑至车辆完全停下。这一速度区间就是模拟城市日常通勤时的行车状态,还原城市道路的实际工况,包括加速、匀速、减速等。
根据官方数据,全新大 V DD-i 虎鲸标明的纯电续航里程为 150km,但最终在175分钟的行驶时长中,其惊喜的跑出了183.6km的优异成绩,实力诠释“反向虚标”。
而作为同价位下唯一带“T”的混动车,动力表现也是启辰大V DD-i虎鲸的一大看点。凭借超混动2.0系统成功逆袭,1.5T涡轮增压发动机与150kW高集成电驱组合,可爆发320N·m瞬时扭矩,搭配同级唯一的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全新大V DD-i虎鲸实现了动力与操控的双重越级,即便是面对33吨的“巨无霸”货车,也能轻松拉动。
2025 年启辰汽车品牌技术开放日系列活动令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安排非常紧凑,因为中间没有穿插任何的“产品广告”,它全程都在强调一件事儿,那就是技术内卷时代,安全才是启辰汽车眼中真正的“高端局”。
写在最后:
当前的新能源市场,“配置战”“价格战”愈演愈烈,但启辰汽车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以技术深度筑牢安全护城河。从鲁班电池的“五维防护”到超混动2.0的“全工况适配”,其技术逻辑始终清晰——用冗余设计应对不确定性,用系统协同提升安全上限。
对消费者而言,一辆好车不仅要“高配低价”,更要“安全可靠”。启辰大V DD-i虎鲸与VX6的硬核表现证明,安全不是营销话术,而是看得见的测试数据与摸得着的技术细节。当行业忙于“卷参数”时,启辰汽车正用一场场极限测试,重新定义新能源车的价值标准:真正的高端,始于对生命的敬畏,终于对技术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