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汽车百科 > 汽车厂区的万达广场怎么样,汽车厂是哪个区

汽车厂区的万达广场怎么样,汽车厂是哪个区

(原标题:汽车厂区的万达广场怎么样,汽车厂是哪个区)

前阵子恒大集团连续好多天占据中国老百姓谈资榜前列。大家热议恒大集团造车这件事挺久了。甚至很多人至今还想不通,一个造房子的企业咋就想着要去造车了?事实上细心的车友们早就发现了,雷军、董明珠、李彦宏他们其实全都涉足造车这个行业了。

千军万马奔造车,说明这个行业有利可图,而且利润相当客观(不然谁愿意呢)。于是呢,昨天新闻里再次爆出大料:近日万达集团对外投资名单中增加了一家名为“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万达汽车”)的企业。

王健林都造车了?先别慌!

是万达要参与汽车销售

消息一出,世人皆惊。WHAT?王健林都要造车了?但随着官方进一步的投资细节的公布,我们发现并不是王健林要造车。而是“用另一种途径进入到造车行业”。——参与到汽车的销售环节。比如万达和一汽红旗的合作。

上个月,万达集团所有高管的公务用车全体更换为红旗,然后王健林几次去一汽访问,只是当时没几个人在意到这个动作。那么现在事情就变得很明朗了:一汽和万达将合作成立汽车服务公司,简单来说就是今后一汽的体验店也将进入万达广场。

汽车体验店进商场

万达就是这么想的,不是造车!

汽车体验店进商场,事实上这也是近两三年刮起来的风。以往买车、保养、修车都在4S店,不同品牌的4S店地址又可能距离“十万八千里”,老百姓看新车确实不方便。如今进入商场就能遇到N个汽车品牌的体验店,一次就能逛个遍,它不香么?

现在不少主流品牌都玩起“去4S模式”了。消费者去商场里的体验店看车、坐车、开车、聆听讲解,完成对新车的体验,以及对功能的了解。如果决定要购买,就可以用手机线上下单,汽车厂家为您准备好新车之后,交付部门会联系您,给您送车到家。而汽车厂家的维修中心则提供售后服务。

汽车品牌都想要用这种模式进入各大商场,那商场经营方是否想过和汽车企业合作,双方提供互惠互利政策,双赢赚钱呢?所以说王健林是真聪明、真厉害!他没有随大流去造车,而是选择了一条最稳妥,而且刚好可以利用自己商场资源的“入局之路”。

美的今年也宣布入局造车

高,实在是高!这里笔者想起了另一个“思维方式很高的”企业——美的。美的是做家电出名的,近期还收购了日本东芝家电事业部。但美的今年也宣布入局造车了,你知道不?——你们都造车,那我美的也不甘人后啊!

但问题是,千军万马奔造车的结果是什么?非常清楚——抱团死!于其冲动造车,不如另辟蹊径!于是“大何”(美的集团一直对创始人何亨健有这样的称谓,非常亲切)给出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美的主打“电气配套’而非整车

聪明避开“一窝蜂”

经过充分调研,美的发现如今中国新能源造车企业们,除了头部的比亚迪、广汽、特斯拉等“超级大腕”拥有比较全套的部件配套体系,较少依赖外购之外,其他大多数车企对总成件的外购依赖度还是不低的。

这道理就和电脑行业一样:做电脑整机的企业很多,但能造CPU和内存、硬盘、显卡的有几家?美的观察到:如今车企们外购的总成部件涉及到:牵引电机、发电机、新能源空调、锂电池能量管理/保护电路板等等方面。

如果美的能提供靠谱的相关产品,价格合适服务稳定的话,那也是能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所以美的很早就布局这些基础的配套工厂了。——我不造车,不来和你们“正面硬刚”,但我可以为你们提供基础的配套电气部件!你们越多企业造车,我机会越多。

“用另一种途径进入到造车行业”

可避开一窝蜂之后的“抱团死”

“用另一种途径进入到造车行业”——显然美的的思维和格局也非常之高。无论是王健林还是大何,他们都在极力的避开一件事——扎堆一窝蜂。这里我举个非汽车行业的例子来说一下,也许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依稀记得大约2012年前后,《中国好声音》节目在我国“大火特火”,然后好多类似的选秀节目也都陆续跟着火起来:《中国达人秀》、《X元素》、《最美和声》、《梦想的声音》……短时间内中国娱乐电视行业进入到选秀巅峰时代。

但是随着类似节目的越来越多,每一个节目的收视率却开始不断下滑——毕竟么,节目内容大多都类似,看久了难免就看腻了。加上全国观众总量就那么多,你节目越多,分到每一个节目头上的观众“份额”显然就会越少。折腾几年后,好多节目都办不下去了……

汽车越来越“同质化”

大浪淘沙后,几家能活下来?

当时全国KTV的生意都被带动起来了。一个个学生都高喊着“爱音乐、有梦想”的口号冲进了KTV,那时候只要开KTV就能挣大钱,于是广大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甭管有没有该行业从业经验的,一头全扎进去了。

扎堆程度多吓人呢?笔者亲眼见过“一条街上开8家”的奇观!但是KTV多了,竞争也就凶狠了,大家都打价格战,互相伤害互相内耗……结局如何?7年倒闭6万家!……汽车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眼下造车带来的利润高的吓死人,但如果谁都去造车了,那几年后又会是什么场面?毕竟如今的汽车越来越“同质化”!有几家能在经历大浪淘沙之后活下来呢?